English

强化高校德育的指导功能

1999-04-19 来源:光明日报 张波 我有话说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强化高校德育的指导功能,促进德育对象的成长与发展,这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面前的一个突出课题。

形势任务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以往这种教育多半注重它的政治功能,而忽略它在指导德育对象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即忽略了通过形势任务教育,指导德育对象根据形势变化而提出对自身的新的要求。高校德育的实践从两个方面都显示了形势任务教育的活力:其一是正常的形势任务教育效果好;其二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和追求使他们非常需要了解形势任务。这是我们搞好形势任务教育的有利因素,也是我们通过形势任务教育实现指导职能的有利因素。

如今,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是同步发展的,但二者的内涵却体现着不同方面的内容。市场经济反映的是资源配置方式。它的活力在于给市场主体以充分的自由自主权利,并承认市场主体由于能力和态度抑或是机遇上的差异所造成的财富拥有量的差别。但市场经济在给市场主体以充分的自由自主权利的同时,也把竞争的风险一并带来。一个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能否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决于这个人的能力素质,因而有人把市场经济称为能力本位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向我们宣示着这样一条道理:没有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就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以知识为资本为基础的经济,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知识经济使知识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肯定,但知识经济中的知识是以知识为底蕴、以创新为灵魂、以知识转换成产品为核心的。如果说市场经济反映的是社会以能力求生存的话,那么知识经济则反映的是这种能力的具体所指。就社会生活环境而言,这两种基本态势,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认真把握的形势。作为赋有指导、规范、教育学生职能的高校德育,必须使学生把握这种形势。

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同步发展的现实,一方面告诉人们,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是具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告诉高等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并能将知识创造性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的人才。从表层上看,这是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能否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问题,而从深层上说则关系着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高校德育要完成促进人的发展和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必须通过人才模式的引导,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人才模式的引导不仅要为学生描绘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轮廓,而且还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具体操作人才模式的引导。首先,要在高等学校树立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学校虽然不能改变社会的用人模式,但它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对人才模式的认可展示等途径直接引导学生。从根本上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就要求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学校的角度说,它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它的教育就有意义,有价值。学校教育是具有导向作用的,学校的推崇、舆论的宣传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指挥。要在高校树立起知识积累、知识创新、知识能力、素质统一的人才观。要改变过去仅靠学习成绩衡量人才的不良作法。不同的高等学校根据知识积累、知识创新、知识能力素质的总体模式框架要有自己的人才模式。不同层次的学校也要有不同的模式要求。要打破学校培养模式的单一倾向。具体到某一类某一所学校,在总体模式的前提下也要有多重类型的人才标准,不能千人一面。其次,高等学校要根据各自学校的类型层次制定具体的人才测评标准。这种测评有两个作用:一是评价学生的优劣,二是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评价学生的优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适应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不少高校已经制定学生综合测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和导向作用。我们要努力完善学生的综合测评标准,既要看学生的智能,又要看学生的德育;既要看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要看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要看到现实成就,又要考虑综合素质。总之,要根据社会实际要求和学校的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便在学校工作中操作实施,以此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力、素质的提高,进而为社会培养高知识结构、高素质的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优秀人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